近代中国头号女汉奸,被捕后百姓争抢着围观,病死在狱中也不认罪
1945年10月,上海愚园路,弄堂口挤满看热闹的街坊。陈璧君被架出来那一刻,脖子照样梗着,像去开会,不是去坐牢。人群里有人骂“卖国婆”,她瞪回去,眼神里写着:你们懂个屁。
1945年10月,上海愚园路,弄堂口挤满看热闹的街坊。陈璧君被架出来那一刻,脖子照样梗着,像去开会,不是去坐牢。人群里有人骂“卖国婆”,她瞪回去,眼神里写着:你们懂个屁。
平时,我们就可以看到很多罔顾事实,甚至是编造故事来贬低自家颂扬外人,并且极力挑动情绪的人,这些人就可算是和平时期的汉奸了。代表人物太多了,比如抗日时期的,当然还有当今和平时期的,你认为谁更像历史上的那些人物呐?
前几天整理爷爷留下的旧书柜,一本泛黄的《民国暗杀史》突然掉了出来。翻到汪精卫相关章节时,我当场惊得咖啡都洒了——原来当年行刺他的刺客,根本不是史书里写的“孤胆义士”,背后藏着连教科书都没提的反转!
想当老大却被按成傀儡,汪精卫这出“投日”戏1938年12月开演,南京1940年挂牌,观众只有日本兵和沦陷区百姓。核心一句话:他以为跳船能保命,结果把名和命一起赔光。
“孙中山一走,谁来坐那张椅子”——1925年3月12日,北京铁狮子胡同的哀乐刚落,广州大元帅府里已经有人把算盘珠拨得噼啪响。最先把名字摆上桌面的,不是军权在握的蒋介石,也不是“代帅”胡汉民,而是文质彬彬、一口广东官话的汪精卫。
香港报馆工人集体罢工,上海市民拒售报纸,爱国志士的匕首与子弹——在面对汪精卫的卖国行径时,普通中国人选择了不屈的抗争。
1927年4月28日,北京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,38岁的李大钊从容走上绞刑台。当刽子手问他是否要给家人留话时,他平静回答:“我是崇信共产主义者,知有主义不知有家,为主义而死分也,何函为?”这位北大教授、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,就这样牺牲在奉系军阀的绞刑架下。
三小时闷雷似的炸药声后,74军工兵掀开碎钢筋,一具绸面寿衣口袋里掉出张黄纸,上头毛笔四字:魂兮归来。士兵们面面相觑,谁都懂,这不是写给日本人的,是写给故乡的。可故乡早被他亲手卖了,还怎么归来?
1937年12月13日,南京沦陷,中国抗战面临第一次重大危机。12月16日,汪精卫向蒋介石提出,“以第三者出面组织掩护”。即,由汪出面“组织”另一政权,与日本议和。
锣鼓点儿敲得震天响,颐和园里头,为了一个妇人的六十大寿,整个大清国好像都把家底掏出来办堂会。
在此之前,周佛海已经在上海挂出了“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京沪行动总队南京指挥部”的牌子,翻脸速度比翻书还快,让陈公博大骂他是“投机政客”。
2001年,101岁的张学良在夏威夷病榻上突然落泪,对身边人说:
政治象征的终结汪精卫于1944年11月10日在日本名古屋去世,其遗体经特殊处理后运回南京。1944年11月23日,南京国民政府为汪精卫举行了国葬,墓址选在中山陵旁的梅花山。这个选址极具象征意义,汪精卫生前常以孙中山忠实信徒自居,其墓地与中山陵毗邻,显然有意在死
日寇和伪军也借这机会虚报成绩, 向上级请功邀赏。这竟使日寇在南京的派遣军总司令畑俊六也信以为真,决定亲到苏州区来实地视察。
他在日记里写下了一句话——“不料精卫之糊涂卑劣乃至于此,诚无药可救。”这话没几天就传开了。
最近翻历史书发现个怪事,那些被写进课本的"忠臣",有的比坏人还坏。唐朝有个胖将军天天往杨贵妃面前凑,跳搞笑舞逗皇帝开心,背地里悄悄把部队扩充到二十万。等唐朝人过着好日子的时候,他突然带兵打进了首都,这一仗打得整个国家都快散架了。
上一节讲到汪精卫一伙人途经昆明到达河内,有一种逃出生天的兴奋,迫不及待地在香港《南华日报》上发表著名的“艳电”,直接向蒋介石挑衅和宣战,却招来全国人民的一片声讨。中共指出国民党主战派和主和派开始分裂,汪精卫的骨头是最软的,他身上充满了奴颜和媚骨,没有丝毫的民族
上一节讲到汪精卫开始进入国民政府的权力中枢,准备大展拳脚去实现理想。但人性的弱点也不可避免的随之而来。汪精卫不好色也不贪财,要问男人最痴迷什么?就是那不受约束的权力,历史上那些枭雄无不为此奋斗终身,比如早期志在匡扶汉室的曹操,也是在权力的熏陶下一步步黑化。
1959年6月17日凌晨三点,上海提篮桥监狱医院,67岁的陈璧君在病床上睁开了最后一次眼睛,守在旁边的女狱警听见她开口:“我死以后,坟头插杆白旗,写上‘陈璧君’三个字就好,别加‘汪’,也别加‘夫人’。”
英国闹反移民游行时,高举查理.柯克的画像,卢克文认为查理.柯克后面很有可能会被欧美保守派神化。因为查理.柯克正值事业巅峰期,而且他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什么污点,查理柯克所代表的价值观正好是欧美右翼的价值观,所以欧美右翼举着他的画像上街,也就很正常了。